Monday, November 1, 2010

徐冠林 Su Guaning

徐冠林 Xu Guaning
徐冠林1964年毕业于公教中学后转入莱佛士书院读大学先修班。1967年得到总统奖学金和哥伦坡计划奖学金到加拿大深造。2003年1月1日出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

2011年6月第二个任期满后,徐冠林将卸下校长职务。他日前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畅谈他担任南洋理工大学的感想。以下是11月1日《联合早报》所刊登的访谈中的一些话题。

没有考虑换地办校

新加坡国立大学上一任校长施春风教授卸任后到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当创校校长,徐冠林校长卸任后会不会考虑换给地方办校?

他微笑但是很坚定地说:“没有这个想法,虽然有人找我。”

他说,他下来希望能花点时间探讨自己的兴趣,比如寻找一些中国方面的机缘,以及一些个人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另外,徐校长的小女儿明年上小学六年级,他希望能有多点时间陪家人。

“过去八年非常忙碌,我觉得亏欠了家人,所以下来是时候‘还一点债’。”

三个机缘下建立南大名声

回首云南园八年,徐校长很感谢时代给他的三个机缘,让他能在国际学术界把南大的名声建立起来。

第一个机缘是在他上任那一年,当时的人力部代部长兼教育部政务部长领导的跨部门大学素质委员会提出《大学结构及大学生人力分配检讨报告书》建议,把我国大学生的比率从20%增加到25%,增加的学额主要在南洋理工大学,每年收生从4400名增加到6000名。

于是南大在2004年设立文学院,2005年设立数理科学院和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从此,南大学生有比较全面的学科选择。

第二个机缘是大学自主,让我国大学更重视学术人员办校。徐校长在那个机缘下大刀阔斧地对教职员的体制进行改革,把门槛提高,除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前来教学,也利用增加三所新学院而来的空缺,聘请许多年轻的杰出教授。过去三年,南大总共邀请了300位国际上杰出的研究人员。

第三个机缘是政府在2006年后拨出巨额支持科研工作。从2006年到2010年,政府五年里拨出的研究基金达135亿元,使得大学有更多机会争取研究基金进行各领域的研究。

南大原本不是研究密集型大学,为吸引高端研究人员,徐冠林校长在2007年邀请安博迪教授出任常务副校长。安博迪教授曾担任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国际学术界的联络网很强。徐校长说,这几年南大在研究基金的争取方面和国大几乎大成平手,如果不是安博迪教授,南大不可能办到。(安博迪教授(Bertil Andersson)是瑞典籍的国际知名生物化学家,2007年加入南大。他在国际学术界声名显赫,曾担任诺贝尔化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

“在我就任第一年,我们争取到的研究资金是3000万元左右,2009年是3亿元,增加了10倍。”

虽然南大还是以理工科为主,但由于这些机缘,徐冠林校长在任内能把南大发展成一所学科广泛的综合大学,现在还筹办医学院,这是他这八年来感觉最满意的成绩。

希望南大复名 引起轩然大波

徐冠林校长出掌南洋理工大学初期,认真地阅读了南大迂回的历史,他曾希望把南洋大学、南洋理工学院到南洋理工大学50年的历史整理好,把模糊的桥梁搭建起来。
翻阅当时的许多关于他的专访和报道,看到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热情,他希望当南大变成综合大学后,还原“南洋大学”校名。

“那是2005年确定的一个新想法。我在2003年上任时和南大校友有很多交流,他们都希望恢复南洋大学的名字。”

那时候,南洋理工大学一些学生也认为“理工”两个字并不适宜。另外,徐校长参考一些历史资料包括《李光耀回忆录》后也认为,只要南大成为一所综合大学,去掉“理工”两个字不是大问题,复名是迟早的事。

徐校长这一想法引起轩然大波。他说:“对于复名,基本上南洋大学的校友分成两派,新加坡这边比较正面,就算正面,也希望恢复以母语教学的比重。海外更复杂,海外南大校友对新加坡现在的发展不是很了解,他们的理解还停留在殖民地或者是建国初期。他们多数觉得,南洋大学的实体已经不在了,再恢复叫南洋大学,是‘冒名’,不是‘复名’。”

回想当年,徐冠林校长语气中带有感慨地说:“既然有那么多问题,我觉得把精神放在那里会影响办学,于是把这个问题搁置。”

放下这个问题后,他的思路更清楚,他认为要把南大办好,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而南大应该维持重视理工的优势,加强科技方面的突破。如今,南洋理工大学的工科和理科占了70%,以这样的组合成分来说,“理工”两个字确确实实是南大的特色。

徐冠林校长很理性地给南大复名的事件做一个总结说:“南洋大学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遗产,一个是校园,一个是精神。我刚来的时候,南大精神没有真正传承过来,现在我认为要让南洋大学校友感到欣慰的是,我们把南洋大学‘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精神传递了下来。”

Su Guaning (1950– ) Scientist, engineer and academic. Born in Taiwan, Su Guaning moved to Singapore when he was seven years old. He studied at Catholic High and Raffles Institution, and won a President’s Scholarship. In 1967, he was awarded a Colombo Plan Scholarship. He studie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 and went on to earn a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a PhD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From 1986 to 1997, Su was Director of the Defence Science Organisation, corporatizing it as 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 in 1997. He left in 1997 to head the Defence Technology Group at the Ministry of Defence. In 2000, he became the first chief executive of the 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He has also played a prominent role in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since 1988, helping to establish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ard, and serving on it from 1991 to 2001.

Su was awarded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Medal (Gold) in 1998 and received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al in 2003. He was awarded the Chevalier of the Legion of Honour by the president of France in 2005. He became president of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in 2003.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