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6, 2015

“公教人”的十载周会

20150313日 联合早报

位于武吉知马的马城,每周都迎来到此聚会的一群人,迄今已有10年。这群人中,有公教前校长、前华文老师,以及一群现年五六十岁的公教校友。



这些校友大多在奎因街旧校址成长,于1965年中四毕业。旧校园虽然狭窄,没有一根草,他们却怀念那段济济一堂、情同手足的少年岁月。

区如柏/文·图

十几年前,武吉知马的赛马场已搬迁到格兰芝,留下来的马城并不寂寞,它已改装成多种用途的场所,昔日的部分观众席则成为一些“公教人”每周一聚的天地。

他们当中,有88岁高龄的公教前校长张世典修士、70来岁的前华文老师陈捷觉,以及一群五六十岁的老板和专业人士,也有德士司机,三两个圣尼各拉女校的校友,她们是公教校友的夫人。

只见两张大桌子摆满了五花八门的糕点和甜品,小桌子则是咖啡、红茶、中国茶的供应处,非常丰富。

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1965年公教中四毕业的杨宽新说,这个校友聚会已经举行10年了。这10年来,他们风雨不改,每逢星期六上午9时至11时,在这里享用早餐,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杨宽新说,只要是公教校友都欢迎参加,大家每周一聚联络感情,交换信息,不少校友驰骋商场或到国外投资,他们都有宝贵的经验和信息,互相交流对大家都有好处。这个聚会不允许谈个人的恩怨,其他课题如政治、经济、民生……都可以高谈阔论。

谈起尊师重道的课题,杨宽新说,从前的公教学生就像一个金字塔:顶尖那一层是成绩最优秀,表现最杰出,能为学校争光的学生,最得校长的青睐;中间那一层家境富裕,是学校筹款时的好学生;下面那一层学生的家境不富裕,表现也不算杰出,可是他们最会感恩。

老校长老教师也是聚会常客

老校长张世典修士生病了,学生(校友)照顾他;教师节到了,校友们都会记得陈捷觉老师诲人不倦的恩惠。

张世典校长在北京长大,说得一口漂亮的华语。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赴美国深造,1952年到公教教英文,1960年至1974年出任校长。张校长多才多艺,尤其音乐造诣很高;在他主持校政期间,亲自领导和推动军乐团、合唱团及管弦乐队的活动,还亲自担任管弦乐队的指挥。

在张校长的督导之下,公教的军乐团、合唱团和管弦乐队不仅常在新加坡表演,还常常到国外演出,深获好评。他任校长期间也是公教的辉煌年代,培养了许多双语的优秀学生,后来这些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

陈捷觉于1964年在南大中文系毕业后,便到公教执教。1999年到了退休年龄,校方一而再地留住他,直到2010年才真正退休。他在公教45年期间,曾担任训育主任及华文科主任,他教过许多两代(父子)的公教学生。他的心境年轻,跟校友打成一片,是校友聚会的常客。

怀念青葱岁月

1992年公教中学搬迁到碧山22街的校园宽敞的新校舍,但对在奎因街旧校址成长的校友们而言,旧校园虽然狭窄,没有一根草,他们却怀念那段济济一堂、情同手足的少年岁月。有些校友如曾宪相出国公干还惦念着这个周末聚会,留下支票购买糕点。即使是那些并不富裕的校友也会常来,并带来点心。

聚会的联络人杨宽新说:“我们是不分职业,也不论地位,只要是公教校友就欢迎光临。”陈捷新也说,校友们很注重传统,在庆祝端午节、中秋节或举行一些讲座时,七八十人济济一堂,平时至少也有20人。

马城怎么会提供这么宽敞的场所和这么优质的服务给他们?原来马城三楼的中餐馆是张承志校友经营的饮食业务。

杨宽新说,他们当中很多人是1965年中四毕业的,趁着今年是建国50周年,他们将物色奎因街一带的餐馆举行聚餐会,纪念他们在奎因街公教中四毕业50周年。


公教中学80

1935年:

来自法国的劳爱华神父,以小坡奎因街天主教圣伯多禄堂前的一间小茅屋为校址,创办公教中学。初期公教收容30名失学的儿童。

1936年:

该校第一座三层楼校舍和另一座教师宿舍竣工。1937年初公教开设初中班。到了1939年底,公教培育了第一届初中毕业生。

1940年:

增加高中部,成为一所完整的中小学。公教第一位校长为姚国华,劳爱华神父为督学。劳爱华神父自创校初期就提倡中英文并重的双语教育。

1945年:

新加坡光复后,公教复校。经过多年发展,1979年被教育部甄选为九所特选中学之一。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公教校舍不足,且受邻近兴建酒店工程的噪音影响,中小学先后搬迁到四个不同的校址上课。

1992年:


坐落在碧山22街的公教新校舍竣工落成,中小学师生集中在自己的校园上课。

Friday, February 15, 2013

林嘉丰: 收购日本第二高建筑 新龙一鸣惊人

校友林嘉丰,1973年中四毕业,再次在商业界大展手脚。以下是2013年2月3日联合早报的报道:


数周前,新龙国际集团旗下的新加坡公司新龙资产公司,以大手笔收购日本第二高建筑 ——大阪的临空迎宾塔大厦。这项收购行动在房地产界引起轰动,许多人都好奇,名声较不响亮的新龙国际是如何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完成这项收购行动?更令人好奇的是,新龙国际原本是家电脑分销公司,它是怎样成功转型为房地产投资公司? 对新龙国际集团主席兼总裁林嘉丰而言,经商有时就像电脑科技,必须勇于创新并大胆尝试,否则就会被淘汰。

走进新龙国际集团主席兼总裁林嘉丰的办公室,眼光不禁被办公室中两把古色古香的木椅所吸引,好奇地问林嘉丰:这是古董椅吗? 林嘉丰有点感触地说:不,这是我30年前创业时,爸爸买来送给我的。接着,他叙述了设立新龙国际集团(SiS International)的窘境,例如当时位于驳船码头的办公室非常局促,几乎连坐的地方也没有,常常得抬起脚跨过木椅扶手才能挤进座位…… 林嘉丰还说,幸好这两把木椅的扶手比一般椅子低,他才不至于跨得那么艰难。

也许是这些与木椅相关的点点滴滴让林嘉丰难以忘怀,所以当新龙国际集团后来搬迁三次、地方越搬越大、并换上崭新装潢和办公家具时,林嘉丰仍在自己的办公室保留了这两把木椅,偶尔好友来访,他便会招呼朋友坐在木椅上,沏茶聊天。林嘉丰笑说:这可能是华校生的习惯吧,我们都比较念旧。

念旧却又求新

念旧,却又求新——这大概也是林嘉丰人生的最佳注脚。 一方面,他的公司走的是家族企业模式,由他、哥哥林家铭、姐夫林惠海三人一起打理,他们和公司许多员工一起打拼十多年,大家的关系也犹如家人般亲密。另一方面,他不断求新求变,带领着公司从一家只有15万新元资金的小公司,发展至今天营业额超过15亿美元(18.5亿新元)的跨国集团。公司业务也从电脑分销,扩展至创业公司投资、甚至还进军房地产投资!

几个星期前,新龙国际集团旗下的新加坡公司新龙资产公司(SiS Assets Pte Ltd),以近30亿日元(4100万新元)收购日本第二高建筑物——大阪的临空迎宾塔大厦(Rinku Gate Tower Building)。 这座56层楼、256公尺高的标志性建筑物,内有办公楼面、酒店、一个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地下两层。大厦距离关西国际机场仅一个地铁站之遥,邻近是一座高档的购物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吸引许多商家和旅客。另外,临空镇也是个重要的商业区。

林嘉丰表示,这项收购符合集团的投资策略,预计每年为集团带来6%至8%的租金回报率,同时有长期增值潜能。他甚至将这座大厦视为集团的旗舰投资项目,可加强集团在市场的口碑。

其实,新龙国际集团这项收购行动已在房地产界引起轰动,许多业界人士都好奇,新龙国际集团这家名声较不响亮的公司,如何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完成这项收购行动?更好奇的是,一家电脑分销公司是如何成功转型为房地产投资公司?

退役后成立亚洲首家电脑分销公司

可是对林嘉丰而言,经商有时就像电脑科技般,必须勇于创新,并大胆尝试新事物,否则就会被淘汰。 他说:我的经营理念就是:除非我们敢于挑战,敢于去做不可能做的事,否则科技不会进步,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改善。

现年56岁的林嘉丰,出生于小康之家,父亲林森桂是从事贸易与制造业的著名商人。在父亲的影响下,林嘉丰很小就开始学习简单的生意活动,十多岁就到父亲的公司参与会议,假期也到父亲的公司工作,赚取零用钱。

林嘉丰毕业自公教中学和华中初级学院,是华初第一届毕业生。他在高中毕业后,到美国华盛顿大学修读工商管理,并开始接触微型电脑,为他日后从事电脑分销行业奠定了基础。
林嘉丰1981年回国在海军服役,参与一些微型电脑策划工作。他发现东南亚很难买到微型电脑设备,于是他看到了商机。他在退役后成立了新龙国际,将各类科技、资讯和系统产品引进新加坡和东南亚。 林嘉丰坦言,公司成立之初他相当辛苦,每天工作1820小时,睡房经常成了储藏室,摆满磁盘和打印机带子等。 当时,人们对电脑产品所知不多,林嘉丰常常要充当顾客的电脑导师,教他们一些电脑知识。

林嘉丰说:很多人总是看轻电脑分销这一行,以为我们不过就是家贸易公司,其实我们对电脑产品的开发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促使电脑进入每个家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他自豪地表示,新龙国际是亚洲第一家电脑分销商,也是最早引入3Com网络卡、Dysan磁碟、以及Novell电邮、PageMakerWord Perfect等软件的本地公司。此外,新龙国际也代理了苹果、惠普、IBM、联想、微软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的产品。

今天,新龙国际是亚洲最大的电脑系统、软件、电脑周边设备及网络产品分销商之一,有近万家分销网络遍布世界各地。公司也于1992年在香港证交所上市,2004年在泰国上市。
临空迎宾塔大厦共56层楼、256公尺高,内有办公楼面、酒店和一个国际会展中心。大厦距离关西国际机场仅一个地铁站之遥,邻近是一座高档的购物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吸引许多商家和旅客。

想设立电脑博物馆

作为一个敢于创新的人,林嘉丰却喜欢收藏旧的电脑产品,甚至还想设立一家电脑博物馆。 他认为,在日新月异的年代,电脑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许多人对电脑产品所知有限,对电脑公司创办过程缺乏深入了解。 他拿起收藏多年的一台IBM电脑PC junior,指出这是首款面向家庭和学校市场的个人电脑产品,其产品技术在当时非常先进,甚至还有无线键盘。 他说:为什么这么先进的电脑产品最终在商场上一败涂地呢?在重大变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知道历史,了解时代转变的过程。

华校背景是成功经商要素

林嘉丰希望在五年内通过个人或与政府机构合作的方式,成立这家电脑博物馆。 他说:这是一个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事,也是我回馈社会的方式。
林嘉丰毕业自公教和华初,是一名华校生,对他而言,华校背景也是他成功经商的要素。 他说,华校生除了有刻苦耐劳和勤俭务实的美德外,还非常重感情。我和公教的同学从相识至今已有50年,大家的关系很好,每年至少有三次同学聚会。这样密切的同学关系是我后来在商界发展时,扶持我的重要力量。他也指出,上世纪7090年代很多华校生都自己出来创业,说明华校学习环境给予他们的深远影响。

至于现代年轻人,林嘉丰认为他们见识广博,具有不错的商业点子,但真正付诸实践的人却很少。一来是因为新加坡市场太小,创业成本太高,但更重要的是,现在新加坡社会稳定,国人生活无忧无虑,反而没有去冲去拼的创业精神了。

林嘉丰感慨地说,新加坡的繁荣体现了国家的成功,却也让年轻人失去了创业的动力。

脱售分销业务 转向新领域

林嘉丰说,新龙国际很幸运地处于电脑迅速发展的年代,过去20年坐上了电脑普及的顺风车。但如同电脑产品的日新月异一样,他并没有停下脚步满足于现状。

201011月底,林嘉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将新龙国际在新加坡、香港及马来西亚的资讯科技分销业务,以不少于1亿3000万美元(1亿7000万新元)脱售给怡和科技(Jardine One SolutionJOS),公司转向其他新领域发展。这些新领域包括:扩展流动电话产品及解决方案分销管理、JobsDB和立通网络(Mediaring)等科技起步公司投资、以及临空迎宾塔大厦等房地产物业投资。

这些都是有别于电脑分销的新业务。但林嘉丰认为集团的最新尝试仍与电脑分销有许多共同之处,都必须在各个项目中做出正确选择,考验自己的眼光和判断能力。

他摸着沙发扶手说:投资有时就像摸着这沙发皮,通过手的触感去判断这个沙发到底好不好……当然很多时候,投资的项目像仍未完成的电子产品,只能根据潜在合作伙伴所提出的概念和计划书,做出有远见的判断。

观察日本市场多年

林嘉丰说,公司一般在投资一个项目的三至五年前,就已做足功课,了解项目的发展潜能。例如他收购的临空迎宾塔大厦,是他对日本市场观察多年,并花了长达九个月时间谈判才完成的收购项目。

他说:房地产投资在亚洲向来有很大潜能,可取得可观回报。特别是日本经济已停顿了很长时间,上升空间很大。

但林嘉丰也明白,房地产投资成本高,新龙集团作为该领域的新秀,难以跟亚洲许多大房地产集团竞争。因此他只做房地产投资,注重为投资物业增值,而不做地产项目开发。

林嘉丰表示,他不怕失败,只怕自己不敢去尝试。他还带着一丝自嘲的语气说:成功时,大家说你有眼光;失败时,大家便说你是傻瓜。

Tuesday, October 23, 2012

吴韦材写公教老操场 Ng Wai Choy

吴韦材,公教校友,全职作家,以小说、散文、杂文、诗、游记等文体发表过不少作品,其中尤以游记风靡不少读者,并掀起一阵年轻人的自助旅游热。

以下是他于2012年10月22日发表于联合早报有关母校旧校舍老操场的回忆:

想起老操场,因为不久前是母校校庆。 
  
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在这里。老操场那时感觉是无边无际地“伟大”,尤其在“放食”时,任谁走进去了,都会眼花缭乱地被蜂拥乱窜的学生海洋吞噬掉。一年级到六年级,顶多也就12岁,但那些噪音,那些吹弹得破的笑脸,那些还不必认识日子的天真,很惊人的。 
  
诡异是,人越老,就越记得更早前的事。这老操场,清楚极了。 
  
在街那边的一幅矮墙,是我们的“警察总部”。而对着校舍的高墙,就充作“贼窝”。小学生喜欢又跑又叫,多数爱玩警察捉贼。游戏很简单。一些学生扮警察,另些学生是贼,贼只要一离开贼窝就能追着来抓,抓到押回警察总部的墙边就不能动,必须等候另个贼来营救。营救也很简单,手掌打到一下就free了。我们玩到疯,其实什么都没有,却好像身后有几只UFO冲着追下来一样咿呀鬼震。那时也真的是一张白纸,警察和贼的定义或者抓与被抓的定义也都一点不懂,追的就一定是警察了,逃的就一定是贼了,糊里糊涂就一直信以为真,以为世界也就简单到那样。 
  
那些在操场上打篮球的同学,都很讨厌我们这些玩警察捉贼的。 
  
因为我们乱乱窜,整天都撞到那些正要投球或正要挡球的人。撞倒在地,擦破膝盖,头上起高楼,常见的事。有时也会打起来的。假如给学生巡察员逮到,两个都得抓到教务处。通常修士都不会罚先哭出来那个,这心思大家心里有数了,后来只要一被抓进教务处,个个都依依呀呀凄凉委屈地表演一番。 
  
但修士也从来不会真的体罚我们,打得厉害的倒是老师,12英寸的木尺,打手板,像superman,老cowboy,还有教马来文的那位,都很会打。我们的肉长着一层又一层的顽皮,要打到痛,老师们看来都有点研究。打手板是不痛的,所以尺打下来要打在手指上,那才痛。通常,一个字spelled错了就打一下。假如10个字全错当然就是10下,就算只有一个字错也得挨一下。说起来要打一整班也得花些时候,大家被打惯了,发了簿子回来看看自己错了多少字就会乖乖排队走出去等打。其实气氛也不紧张,大家还打赌看谁的板子最“jak lat”,一齐苦中作乐,也就过了。 

操场角头的楼梯口,是文具部。也没什么设计,柱子上挂个从上而下写着“文具部”的木牌,就用铁闸门拉起来围着一个小空间。里头倒是有位卖文具卖簿子也卖儿童图书杂志的老伯伯。现在我还记得他样子。整天ho ho ho笑,只是颇瘦,像减肥成功的华人版圣诞老人。我们要买什么,就全部堆挤在铁门外面把手拼命伸进去,拼命伸进去,我从没去想过他从里面看出来是怎个样子?一定很噩梦,一道铁闸门,永远数不清上上下下伸进来需索一切的小手,一定很像《苦海孤雏》的镜头。 
  
小学时总是觉得从操场这一头跑到另一头已经是太远。 
 
 但我们好像不太在意这些远近。那个时代,成长的日子里,每天、每个阶段其实都会出现它们应该出现的启示,经验的学习,跟年龄心智是互相配合的,这是那个时代还能够自然有致的幸福。 
  
后来才都知道了,孩童时光是最快消失的。如今一个个时代下来,现在很多孩子出世没多久就已经被逼离开这个角色了。 
  
说的是呀,也进步得真快。 

Tuesday, July 3, 2012

李俊能 Lee Chuen Neng

1969年高二毕业的李俊能校友,因在心胸科领域有贡献而获大奖。今天联合早报报道:

国大医院李俊能教授 心胸科领域有贡献获大奖
(2012-07-03)

国大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医生李俊能教授获颁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国际奖章,以表扬他在心胸外科领域所作的贡献。他是过去14年来,获颁这个奖章的第三名本地医生。

李俊能教授(61岁)目前是国大医院大学外科系总主任、国大心脏中心副总监,也是国大杨潞龄医学院外科系主任。

他于上周五在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的颁奖典礼上领取了这个奖项。医学院主席大卫·托利(David Tolley)在学院发出的文告中指出,李俊能在跟该学院合作开办一项心脏外科亚洲复习课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也积极推广这项考试和学院在新加坡举行的其他考试的素质评估部分。

创办于1505年的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成员最多的外科组织之一。

李俊能在1986年设立了国大医学院心脏外科部。他于1998年离开公共医院到私人医院工作,又在2001年因为对医学培训和研究的热忱,回返国大医院。国大医院昨天发文告表示他们为李俊能感到骄傲。

李俊能指出,能跟世界各地的同僚一起工作是一件有乐趣的事,特别是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那一群与他一样对教育和培训有热忱的同僚。他说:“我期待能继续跟他们合作,在新加坡和外国教育下一代的外科医生。”


Professor Lee Chuen Neng

MBBS, MMed, FRCS (Glas), FRCS (Edin), FRACS, FAMS (Cardiothoracic Surgery)

Deputy Director ,National University Heart Centre, Singapore
Chief / Senior Consultant, Department of Cardiac, Thoracic and Vascular Surgery, NUHCS
Chief, Department of Surgery, NUH
Professor / Head, Department of Surgery, 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 NUS


Professor Lee Chuen Neng is the founder of the Department of Cardiac, Thoracic & Vascular Surgery, a Professor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and was appointed as the Director of The Heart Institute, National Healthcare Group (NHG). He had held various appointments including President of the Cardiac Society on three occasions,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Heart Health Network, Council member of the Asian Federation of Cardiology, Vice Chairman of the Singapore Heart Association. He was the Chairman of the Specialist Training Committee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and a Founding Executive Council Member of the Asian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Surgery since 1993, becoming the President of the Asian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 Thoracic Surgery (ASCVTS) in 2009.

Prof Lee Chuen Neng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in 1975. He completed his general surgery training at th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urgery,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and served as a Lecturer in general surgery before going on to cardiothoracic surgery training from 1982. He was trained at the Mayo Clinic from 1983 to 1985 and returned in 1985 to set up the Division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becoming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Head in the process. He left for private practice in 1992 and was asked to return to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nd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at the end of 2001.

He is an elected fellow of:
  •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
  •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USA
  •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He is a Founding Editor of the Asian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Annals and currently served on the Reviewer Board.

He is an Examiner to the MMed Surgery (Singapore), FRCS (Edinburgh), Hong Kong College of Surgeons and Bangladesh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Pakistan College of Surgeons and Physicians. He was also a Visiting Professor to the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He has 61 publications in international as well as regional journals. He was appointed as Head of Department of Surgery, 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 NUS on 1 October 2005 and Chair of University Surgical Cluster, National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 for 2008.

His special interest is in coronary artery and valve surgery.